尽管美国吹嘘福特级航母“每日220架次出击、三天摧毁2000个目标”,但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。2023年“福特”号首次实战部署时,电磁弹射器故障率高达5%,远高于蒸汽弹射器的0.3%。更致命的是,其引以为傲的F-35C舰载机,因弹射过载限制,最大载弹量比陆基型缩水30%。当美军试图用“闪电航母”(两栖攻击舰搭载F-35B)弥补数量缺口时,却尴尬发现:每艘“闪电航母”的日均出动量仅28架次,不到尼米兹级的三分之一。
反观中国,轰-6N挂载的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突破1500公里,末端速度超6马赫,一发即可瘫痪航母甲板。而福建舰搭载的歼-35隐形舰载机,配合空警-600预警机,能在美军航母打击半径外构建“空中拒止区”。此消彼长之下,美军航母的“代差优势”已被技术革命碾为齑粉。
第四章:岸基航空兵VS航母:东风快递与“钢铁棺材”的成本博弈
美军曾计算:压制一个中等国家需要消耗2个航母战斗群、日均300架次出击,而中国仅需调动沿海3个航空兵旅的歼-16和轰-6机群,配合火箭军一个导弹旅,就能实现同等威慑。这种“不对称优势”的费效比差异,在鹰击-21导弹量产化后更加凸显——单枚导弹成本约2000万美元,而一艘福特级航母造价130亿美元,仅需命中5枚即可使其丧失战斗力。